我的教学生涯读书心得9篇

我的教学生涯读书心得9篇

我的教学生涯读书心得篇1

《稻草人》这部名著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这部名著中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结局特别悲惨:没有丈夫,没有儿子的妈妈种的稻子竟然让小虫子吃了,真是令人伤心啊!

下面我就写几句书上描写伤心的句子:“想到主人今年的辛苦只能换来眼泪和叹气,稻草人忍不住低下头哭了;主人急得直跺脚、捶胸、放声大哭。”这两句讲了稻草人为了丰收,为了主人,它用尽了全身的力量对付那些小虫子和小鸟,可是最后还是被它们得逞了,失败后的情景。

唉,我们只能看着书中的稻草人为地里的庄稼被小虫子和小鸟偷袭难过,却不能帮稻草人的忙,谁知道将来的田地还会怎样呢?

但我觉得稻草人的确是一位非常尽责的农田守望者,它想了它应该想的,做了它应该做的,可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稻草人只是农民用细竹竿、残荷叶等编成的看田假人,它不会走路,只能整天整夜站在那里。能有那么多的想法,我觉得文中的它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稻草人呢。

我的教学生涯读书心得篇2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虫记》。

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我的教学生涯读书心得篇3

《边城》虽然有着悲剧性的结局,可那结局未尝不是凄美的合情合理、自然贴切。城内乡民的淳朴是一种美,不谙世事,与世隔绝是一种美,与自然生生相息的生活作息是一种美,民风习俗是一种美,地理风貌是一种美,坚强乐观是一种美,真挚纯真的初恋是一种美,忠贞不渝的坚守是一种美,不顾其他的痴情等待亦是一种美……

文章无处无美,处处皆美,这更是作者沈从文内心深处对美的寄托和追求,亦如陶潜所作《桃花源记》一般,作者将所希冀的一切包括纯真、美好的歌颂均寄于此,只是比起《桃花源记》,更平添了一份悲伤,一份希望无法实现最终湮灭的无奈伤感。追溯过往,追溯那个城外纷乱的年代,作者写此文只是为了平静内心不安和混乱,唤起尘世的纯真,唤起尘世对美的追求,不懈的追求。

然而我时常不解,在其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如何让心那般心如止水,这种超然物外,心澄澈如镜的品性如何保持?况那番年代,寄亡国之恨于这般平静的文字中,引人细细品味,耐心琢磨需要一颗多么强大的心灵?多么高深的人生境界?多么纯净的尘世净土?

联系今日,无数人生活在欲望的桎哠中,受尽金钱权势的牵制和诱惑,他们终日思量着如何稳居其位,如何尔虞我诈,如何勾心斗角,他们心中没有了美的印象,或歪曲了对美的审评标准。他们内心浑浊,全身充满着让人嗤鼻的恶臭,他们失去了美,更失去了对美的追求。纵然将沈先生呕心沥血的作品捧之当前,恐怕只是依旧“羞见于刘郎才气”。

彼之美,铸成人之美,心之美,纯之美,则万物皆美。

我的教学生涯读书心得篇4

两个晚上挑灯夜战,把这本本来没什么兴趣的小说看完。

总的来说,写得不错,莫言确实算是现在中国活着的最好的小说家了。

这本书据说是他酝酿了几十年,但起笔之后,四十几天就写完(差不多50万字)的心血之作。

故事还是中国小说中屡见不鲜的以一个大家族和所在村落建国后几十年的经历来写社会变迁,类似于《白鹿原》和他更早的《丰乳肥臂》,只不过覆盖的时段延伸到了九十年代。

另有一个创新——也是被评论者大力吹捧的——是情节的展开以同一条命的六次生死轮回来贯穿,因此被说作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叙事方式的“伟大回归”。

另外,还采取了章回体的方式,无非也就是给书的每一节加一个对联式的标题而已。

我不知道“章回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内涵。

莫言所选择的这个奇怪的轮回的方式,是个创新,但带来多大好处,难说。

全书还是充满了莫言惯有的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

(莫言写过篇什么《远离马尔克斯和福克纳这两座炽热的高炉》的文章,没看过,但起码他还一直没能真正离开马尔克斯太远。)当然,中国农村确实是充满鬼怪神仙的,这种风格倒也贴切。

这个轮回从高密东北乡的地主西门闹开始,刚建国就被镇压,然后投胎成了他长工蓝脸家的一头驴,经历了大跃进,死在大饥荒;之后又投胎成了头牛,又被蓝脸买下,经历了“”初期,被西门闹自己争取上进的儿子西门金龙给弄死;下一轮投胎作了头猪,赶上西门金龙得势,在“大养其猪”,也就是“”后半期,后头为了救西门家和蓝脸家的一众小孩而牺牲;再下来,投胎作了只狗,被蓝脸的儿子蓝解放养着,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中这一段,得善终,和蓝脸一起死在故土;之后,又投胎作了只猴子,被西门金龙的一对儿女带着,沿街卖艺,死在蓝解放的儿子蓝开放的枪下;最后,才终于转世投胎作回了人,成了蓝开放的有先天疾病的遗腹子。

这些圈子转下来,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叙述者的混乱。

首先,叙述者大多时候都是个全知全能的动物,再怎么魔幻现实主义,有些时候还是难免会牵强,尤其是猪和狗的这两段。

其次就是不统一。

有时候故事实在没法从动物口中讲下去了(比如说蓝解放与庞春苗之间的私情),只好又把人拖出来作叙述者,一会儿蓝解放,一会蓝千岁,到最后还拖出“莫言那小子”。

最严重的一个问题还是喧宾夺主。

小说,说到底还是要讲人。

动物的故事可以感人,但力量毕竟有限。

书中的驴、牛、狗这三段都不错,三个动物都能感人,但感人的还是它们与人的关系。

而猪和猴两段,没有了与人的深入的关系,就变得索然无味了。

尤其是猪的那一段,连篇累牍都是猪的思想活动和猪群里的政治斗争。

又不是寓言,我要知道那么多关于一头虚构的猪的事干什么?而驴牛狗这三段写得再好,要把这三个动物作为书的主角还是勉强。

这表现了什么样的人性呢?所以全书下来,故事是讲了,但人物却很虚弱。

可以算有点性格的就是蓝脸、蓝解放、蓝开放祖孙仨再加个西门金龙了,而且都还很不饱满——蓝脸除了坚持单干,其实谈不上性格,蓝解放爱得莫名其妙,西门金龙狠得莫名其妙,而除了这一面之外,再无其他内容。

其他的配角就更加格式化了,比如“革命神经病”洪泰岳,西门闹三个老婆里头忠贞的原配白氏、善良的迎春和势利的秋香,等等。

也许这就是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特点——重叙事而不重人物。

但这好象不是什么优点。

现在这类书看多了,也觉得倦了。

知道了建国之后的_运动的起伏,很多故事情节和人物都可以预料了。

比如,首先肯定有个地主什么的被镇压,他的后代也受连累,但品种优良,以后还会东山再起。

此时得势的是革命军人或贫下中农。

然后反右是第一波,会有人下马。

再接下来大跃进、大饥荒,地主家里肯定要死个把人(象《活着》里被墙压死的小儿子),而且都是偶然中的必然。

再接下来“”开始,原来的当权派现在该遭殃了,而且斗他们的革命小将中一定会有与父辈划清了界限的地主崽子,而且多半会把自己的地主老子一起拉出来斗。

但好景不长,“”的风向一转,对红卫兵开始打压了,老革命便又出来主持工作,革命小将们又要吃些苦头了。

但“”一结束,风向又转一次,老革命奉献了一辈子的革命事业一下子变得荒唐起来,于是要么发神经、要么晚节不保搞x败。

而地主崽子们终于扬眉吐气,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所以,已经没有再让我纯粹讲故事、讲命运起伏的余地了,非得把人心写好才行。

今天看了小姨发过来的关于在湘西插队那一段的回忆录,深为感动。

里头有很多好故事,又让我多了些信心。

我的教学生涯读书心得篇5

体系,而且又看到了马克思。从初中对历史的学习开始,有一句话就一直回响在耳边: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们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于是,我开始接触毛泽东,接触马克思主义,接触马克思。虽然从未系统的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但是还是多多少少的了解了一些,知道了马克思的远见卓识,知道马克思还有一个合作伙伴叫恩格斯。但是,在印象里,恩格斯被人提起的几率很小,很小,好像被忽略不计了。此时,就有一种迫切的愿望要去了解恩格斯,了解这个被马克思光环覆盖的人,从而阅读了这本《恩格斯传》。让我们一起看那个在马克思背后的人。

《恩格斯传》由中年经济学者萧灼基撰写而成的第一部恩格斯学术传记。为撰写这部著作,他学习和研究了大量经典著作,并整合了国外各路专家学者以及我国学者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研究的成果。这本书基本以恩格斯的革命历程为序,并且把一些相关的时间和活动适当集中,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有着渊博知识、无比勤奋精神以及严肃作风的恩格斯。

“人民和资产阶级运动的新纪元已经来到”介绍了恩格斯的成长背景:欧洲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树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而此时扫清阻碍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却不再进步,不再革命。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纺织工人起义使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此时的德国发展资本主义之后,代表封建主义的君主们将德国分割,广大劳动人民在封建主义和资本逐日的压迫下,艰苦度日。因此,德国不断发生起义和骚动。在即将到来的阶级较量中,“资产阶级准备推翻政府,无产阶级则准备随后再推翻资产阶级”;“烟雾弥漫的新兴工业城镇”讲述了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恩格斯的家乡莱茵省慢慢由天堂变成了地狱,昔日开朗、活泼、积极乐观的莱茵人在资本主义的压迫下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渐渐沉迷于酗酒和赌博,穷人越来越多,越来越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乌培河也失去了往日的粉彩;在“虔诚和专制的工厂主家庭”里,恩格斯在父亲的专制并教导无条件服从圣经以及母亲乐观、开朗、较高文化素养的影响下成长着,并且照顾及影响着自己的弟妹们;“力求扩大科学知识的强烈愿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好学的恩格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选择了离家比较远,开设课程较多,教学质量比较好的爱北斐特中学并在此完成了自己的中学,这个举动也表现了他追求自由的意向。少年恩格斯同时帮助着家乡那些受苦受难的穷苦工人;“不莱梅商行好学不倦的学习生”展现了这样一幅画卷:恩格斯在不莱梅商行读着诗,在不莱梅这个贸易昌盛的大商港学习着各方的文化,思想,感受着文化的碰撞。受进步作家和诗人反对封建专制斗争的影响,恩格斯心中充斥着对现实的不满;“初露锋芒的奥斯沃特”使恩格斯的政论文具有日益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更加坚定了恩格斯“同乌培河谷的信仰决裂”的理念,这之后的恩格斯信念更加自由,更加符合时代的特征,而在不莱梅的学习使恩格斯的言语更加开放,具有代表性,这使得恩格斯也更加勇敢地“大胆非议现存制度”,他坚信残酷的统治终将被推翻,黎明一定会到来,他积极地深入社会,了解民众的疾苦,并进入英国生活的深处,钻研英国特性和民族特性的成果。这段时间他认识并了解着各个思想名家,在碰撞中找寻自己需要的,他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批判当时的政治制度。1844年8月,他去拜访一直有书信往来的马克思,对马克思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共同探讨现在制度的缺陷,交流着自己知道的。第一步共同著作《神圣家族》的诞生,标志着两人合作的开始。而马克思主义也在两人的磨合,研究,对旧思想的批判,继承中诞生了。

我相信,如果我不读《恩格斯传》,我眼中的恩格斯就是一个帮助马克思拓展并宣传社会主义的工作者,一个和马克思差不多的伟人,一个只可远观而无法交流的人。读了《恩格斯传》才知道恩格斯也是从一个从懵懵懂懂的初学者走到了这一步,他的功绩虽然不可以复制,但却是能给我们启发。丰富的阅历,大量书籍的阅读,敢于反叛现实,对理论彻彻底底的研究以及不照搬照套,等等。

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创作者,马克思背后无条件支持的人,想你为人类伟大的奉献致敬。

我的教学生涯读书心得篇6

这个暑假里,我去了华夏传统文化学校。在每天都要上的经典导读课上,我们都要大声地朗读《孝经》。所以,我对《孝经》有很多的感触。

《孝经》,是古代的圣人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经典著作中专门谈“孝”的一部著作。《孝经》一共有十八章。《开宗明义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诸侯章第三》等等。每一章都是经典。像《开宗明义章第一》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短短33个字就总结了孝之始,孝之终。

《孝经》的前七章分别写明了七种人应该尽的孝道,如天子、诸侯、卿、大夫、平民百姓、庶人……后十一章写明了孝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化作用以及不孝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即“五行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孝经》,短短十八章,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无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经》,它不仅能教我们学会孝,还有教我们要效法天地,自然和万物!

没错,正如老师上课所言,《孝经》就是亘古不变的阴阳之道!它能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因为,孝就是人的道德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孝经》教会了我怎么孝敬父母,教会了我做善人的第一步——孝。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个人!父母生我们已是大恩大德,我们已经永生难报了,只能在有生之年好好孝敬他们。我把我平时的行为总结了一下,发现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多多改善自己的行为,以尽孝道。

我希望大家多多去背背《孝经》,他能教会你很多很多做人的道理……

我的教学生涯读书心得篇7

假期,学校布置了读书谈体会,粗略浏览推荐书目,专心阅读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55个细节》、《爱的教育》等,边看边与平时教育相比较,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教师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教师,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

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学生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学生了。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二、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

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通过假期静心读书使我受益不浅,并体会到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我的教学生涯读书心得篇8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经典的科幻小说,作者将吸引人的故事情节,与丰富的知识完美地融为一体,这本书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的眼光。

这本书的主人公阿龙纳斯教授,康塞尔和尼德兰三人在偶然的一次冒险中,认识到了尼莫船长。并和他们一同经历险境。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在穿过北极的时候,冰天雪地。海上全是坚硬的冰,潜艇无法上浮,情况越来越危急,尼莫船长穿上潜水服亲自出船凿冰,经过了大伙艰难的努力终于得救了。这本书主要讲了蓝宝石般的海洋,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地方,但是在1866年发生了一起稀奇古怪的事件,有好几艘船在海上碰见了一个“庞然大物”,一个长长的梭状物体,还有几艘船被它击沉了。

如果,我们要想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发现地球新的奥秘,不断创造更多的财富,那就得学习尼莫船长的精神,不论是在生活中遇到任何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必须冷静地去面对,勇敢去克服。

我的教学生涯读书心得篇9

《平凡的世界》是作者路遥1988年完成的百万字小说。1991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部小说分为三部。

我最喜欢其中的第二部。写的是孙少平因为家里光景不好,所以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十三岁在家干农活,孙少平读书到高中毕业,开始当教师,然而他并不满足现在。于是和家里人说去黄原打工,孙少安这时已经和妻子开起“砖厂”,孙少安的父亲提出分家,孙少安无奈同意了,所以一家子的重担落到了孙少平的肩上,他每个月都会给家里寄钱。因为妹妹要考大学,所以孙少安也要给妹妹钱。可她不要,没办法,去找孙少安,让孙少安说是他寄去的。孙少平工作很卖力,每天干完活都会伤痕累累的,但他觉得这不苦,以为是他自己选择的道路。后来妹妹考上了大学

我觉得孙少平的精神非常好,他愿意寻找别的出路,而不愿意受命运的摆布,他要走自己选择的路,不管将来成什么样,他都不会放弃自己的路。就算他选择的路还没有原来的好,也不会打退堂鼓。他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出路。

孙少平有着自己的理想,哪怕他的立项并不太好,他不觉得自己的工作就是他的理想。他只想让自己感觉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并且他觉得,重要的是工作要有快乐,就算工作不好,只要满足着两个条件,就是值得的。

推荐访问:生涯 心得 教学 我的教学生涯读书心得体会 我的教学生涯读书体会 读我的教学生涯有感 教师职业生涯读书心得感悟 从学生那里学教书读后感 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心得体会 读书教学经验总结 教育教学读书心得体会10篇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 教师职业生涯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