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重在单元化的编排与教学,转变了过去单一文本的教学模式,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改革和提升的机遇。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着重强调单元化的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知识的完整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小学相比,初中阶段的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难度要大得多,而且知识也更加多样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更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从表面的阅读学习逐渐转向对文本核心思想的发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单元整体的教学方式,从单元的整体出发,指导学生在这种课堂模式下,通过整合单元知识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一、聚焦整体目标,强化单元教学的核心
单元整体式教学通常要求有一个总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最终目的探讨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因此,在单元整体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从总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再从整体上设计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上寻找知识之间的共性和核心重点,以此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在明确了单元教学的核心之后,教师还要以单元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这样单元式的学习中,并对单元知识进行分类,让这些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再扩展,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单元语文整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单元目标的整体性,突出单元教学的核心,从教学目标入手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程中,这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紫藤萝瀑布》、《一颗小桃树》、《古代诗歌五首》、《外国诗两首》这些课文。在这之中,《紫藤萝瀑布》的教学目标在于教导学生学会把握文章中描绘景物的方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古诗中的《登飞来峰》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整首诗的情景,还要求学生能体会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政治理想和一往无前、不畏艰险的精神,与《紫藤萝瀑布》一般,都是要让学生熟悉景物的描写方法,掌握作者的情感。教师通过对不同课文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分析与探讨,可以归纳出该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该单元的核心内容,达到学习目标,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
二、深入挖掘教材,增强单元式教学的效果。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无论什么时候,教师的教学始终是围绕教材展开的。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地安排和选用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其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所选的知识内容是分版块排列的,排列有序。这种特点有助于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出单元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方
式,使学生能够在大单元的整体式教学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教师就可以依据这种特点,基于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深入挖掘课本的编排与知识的联系,将各板块的内容结构与逻辑统合起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进而达到单元整体教学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八年级下册中的第二单元时,学生一开始接触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先把这个单元中“自然”的概念导入到学生心中,然后,在《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让学生们了解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在这之后,《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这两篇课文将自然的内涵进一步拓展。最后,在“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引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让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这样,这一单元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还能进而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发学生的共鸣,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三、牢牢抓住课本,完成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统一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实施单元式教学,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把教学转化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结构的动态过程,让教学模式从“教课文”向“用课文”过渡。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教科书中的课文只是作为单元整体教学的一个样板,是实施教学活动的起点,但在实践中,单元整体教学所涵盖的范围很广,不仅限于教科书,更加趋于开放、全面化的教学设计。然而,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教学的本质,对学生盲目灌输课外知识,忽略了对教材的理解,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有效地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紧紧抓住课本,以读写结合为基础延伸教学。
比如,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要强调角色的塑造,在《孔乙己》一文中,教师可以以课文为基础,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然后在《变色龙》一课结束后,让学生对课文的构思进行深入的探索。最后在《蒲柳人家》这一节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模仿作者的创作思想和方式,尝试去用所学的知识描写人物,以达到“立体”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掌握了写文章的方法,对其以后的语文学习和成长都非常有益。
语文教育涵盖巨大的知识框架,大单元整体式的教学可以将散乱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将语文知识有效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要探索出有效的单元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篇二: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初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策略探索一、构建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的必要性利用单元整体化教学能够使得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概念,使得书本知识产生有序联结,帮助学生对书本概念有更深刻的语文记忆,并且通过整体化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不断拓宽自己的学习路径,增加知识的积累,并且教师也可以利用整体化教学模式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师能力也有一定的考验。因此,需要不断增强当前教师对于语文大单元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二、构建单元整体学习的教学策略(一)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单元概念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当中,初中教学课堂往往由老师来主导,学生几乎只能跟着老师的步伐,听从老师的指挥,很少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样被动接受的课堂是很难让同学们提起兴趣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核心素养,让知识变得更加体系化,体现出人文类学科的内在逻辑。打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固有认知,将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变得更加有效率,让教学成果更加凸显。这种学习策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着重突出设计,紧扣大纲出发。随着新时代下国家对创新精神的要求和教育的发展进步,语文教学不应把学生局限在固定的思维框架中。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先后教授了《猫》《动物笑谈》《狼》这三篇课文,很明显的是这三篇课文都是在写动物,笔
者让人们思考本单元的大单元主题可以怎样概括,老师并不着急将知识点之间关联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而是让同学们自主思考,通过这段时间对于课文的学习,联想本单元的重点,将知识点之间串联起来,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对单元整体知识进行探索,加深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对于知识整体性的了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进行思考,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概念。有许多同学认为是“爱护动物”“了解爱这种情感”等,笔者对于同学们提出的观点都给与充分的尊重,毕竟语文是一个人文学科,并没有标准答案,在对单元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同学们对于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合,从而使得单元间的联系更为明晰。(二)依托小组合作培养单元知识构建能力在分组交流学习中,我们广大一线初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当前学生处于此阶段,其特有的特点和学习行为模式,充分考虑当前初中教学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目的,运用课堂,帮助学生利用小组学习机制进行单元化的课堂学习,在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得到发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应当在单元学习内容上精心把握,使课堂合作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笔者让同学们归纳作者在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中借用的手法,包括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等,小组之间互相补充,让同学们体悟大单元的整体性内涵,在进行单元化归纳过
程中,总结单元重点,培养知识构建的能力。(三)整体备课,借助作业抓住成果生成整体化课堂的构建要求要有实际的教学效果,有些单元整体化课堂看似在讲授的过程中十分流畅和完美,但是实际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掌握的知识较少,在课后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去弥补,因此我们需要对于教学的效果进行检验。对于教学效果的检验,需要完成在课前准备时就已经定下的教学目标,其次是要保证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课堂的学习氛围也较为浓厚。在备课时,我们首先应当对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我们所需要实施的整体化教学策略。第二个较为重要的备课点就是对于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对于教材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把握。而对单元化的成果生成,则主要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检验,在检验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单元构建的能力提升,例如在第五单元的课后作业中,笔者就让同学们对第六单元的单元主题进行归纳,同学们很快就观察到第六单元大多是借助想象空间进行文学创作,借助虚拟的世界批判现实,在对单元进行总结归纳之后,我们的单元化教学将更加顺利地进行。单元整体化教学仍然任重道远,不仅仅要注意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帮助初中生养成整体化的思维习惯,在初中阶段,为广大初中生未来的高效学习铺路。在提倡促进发展、减轻负担、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改提倡的当下,初中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大单元思维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不可避免的。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建立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的教学结构,系统提炼单元知识内容,利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素材,制定科学的单元学习目标、内容、活动、评价计划,使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化。然而,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把握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导致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提升。为了改善教学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课程标准、基本学情,“再构建”大单元教学格局,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能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语言建构与应用,是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该素养能够反映出语文学科的独有性、综合性特点,是一种具有本质意义的素养。培养初中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应用掌握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语言建构与应用机制,在夯实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不断增进语文素养,学会熟练、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语言,获得不同的思维能力。具体的思维能力包括直觉、形象、逻辑、辩证、创新思维等。思维的提升具体可以包括思维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能够使学生在既有的思维能力基础上获得良好的锻炼机会,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
思考,不断地在语言实践中丰富自我认知,开阔学习眼界,从而促进自我思维发展,不断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使之能够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价值观念。培养初中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能够不断提升其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使之能够透过文字了解其中的内涵,在鉴赏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写作素材,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继而促进自我综合素质发展,形成良好的审美品格,树立崇高的志向。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是指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能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肩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渗透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让学生在开阔文化视野的同时,学会理解与借鉴不同的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觉与热爱,在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秉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在深入理解文化内容的基础上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大单元教学,是指以单元主题或者任务为中心,对单元内的不同课文、知识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分析、开发,构建具有明确单元主题、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实践活动的结构化单元教学体。这种单元教学有多种课程类型,具有较强的统筹性和科学性。对单元的实践研究,是初中语文教师落实大单元教学的重要体现,基于当前阶段学生的学习和实际教学状况,所论述的大单元教学并非单纯地强调跨
学科、学段的单元教学,而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身心素质发展规律、思维状况构建的“最小学科教学单位”。由此可见,大单元教学体现在对单元内部语文知识内容的二度开发和整体设计。课题备课,是指对大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准备。课题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单元分析、教学总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组织教学的方法以及手段、学情分析、作业布置、实体设计等。具体的课题备课步骤如下。首先,应当明确新课程标准要求,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把握好大单元划分,体现知识的结构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然后,要细致研读教材,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来规划单元主题,确定契合学生实际的单元教学目标。其次,理清大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内容,立足教材中的基本、重点知识和技能,明确师生共同主攻的教学方向,串联相关重难点知识,采取适当的方法,通俗、严谨地讲解知识。再次,要寻找构架大单元知识结构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分析、总结,构建完善的基础知识体系,同时设计好单元教学板书,加强学情研究,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最后,要预先总结教学过程,撰写教学反馈,为下一轮大单元课题备课提供良好的参考。通过对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理论进行分析,结合具体实践经验,现对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进行初步的梳理。首先,教师应当明确大单元教学的主题,通过寻找课文教学目标之间的有机联系,建立起能够体现大单元教学人文价值的目标,并据此提炼单元主题,聚焦统领单元教学的情境、任务,为后续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指引。然后,要为大单元教学提供不同的切入点,分析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
际兴趣爱好,立足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点,将大单元学习任务与教学活动串联起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要寻找语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大单元学习内容与真实生活融为一体,也使教学目标、任务的设计更加自然和谐。最后,要坚持以语言应用为基础,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致力于促进学生思维、审美、文化、道德、人格等方面的发展。新时期以来,实施语文大单元教学,可以使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语文大单元教学通过提炼具有代表性的单元主题,能够让学生把握内单篇课文主题与单元各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使之通过学习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将单元内的诸多语文元素统一起来,能够将学生引入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使之体会到大单元语文教学的价值,消除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隔膜,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语言,促进语文素养提升。语文大单元教学具有统领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其创新思维意识提高,使之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第一步是提炼单元主题,立足单元内部多篇课文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聚焦统领单元的人文素养,能够提炼出具有鲜明特点的单元教学主题,继而统领整篇教学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点,围绕本单元需要学习的内容,提炼大单元教学主题,贴切地连接众多教学目标,科学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包括《叶圣
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单元所选文章,均能够体现中华美德以及时代精神,首先,教师可以据此提炼单元主题“道德修养”,让学生通过精读第一篇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文章的类型,从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小事”中,分析单元主题“道德修养”的内涵,再广而推之地进行阅读,品味《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中的故事。然后,教师要进行细致的总结,围绕单元主题“道德修养”讲解相关语文知识,引申出“铭”和“说”两种文体,引导学生学习《陋室铭》《爱莲说》,并从语言风格和人生境界两个角度来启迪学生,使之能够在单元主题的指引下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心得体会。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来概括不同的课文主旨,使之在深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语言来表达想法,在大单元学习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教师提炼单元主题“道德修养”,统整各篇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单篇学习的基础上明确学习重点,懂得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表达,进而促进自我语言建构与应用素养形成、发展。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切入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继而实现生活与教学的衔接。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把握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贯通不同的学习活动,以促进生活与教学衔接;利用优质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其思维发展与提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包括《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立足单元内部的回忆性散文、传记创设教
学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生活回忆。首先,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中的真实事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鼓励其回忆自己经历的人与事,介绍与课文叙述相似的不同人物,怀揣景仰之情,分析人物的品格与精神,使之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然后,教师可以从别样人生角度,分析不同作者在课文中所抒发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典型事件、细节描写,结合不同人物的刻画方法、风格多样的语言进行全方位的思考,由此促进其思维发展。最后,让学生分别扮演鲁迅、朱德、茨威格、艾芙·居里,抒发对生活的见解;将学生引入真实情境中,促进生活与教学衔接;围绕大单元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共情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促进其文学素养提高。应用任务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学习和构建,促进其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发展。教师可以利用能够体现知识结构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围绕单元核心知识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迁移、应用知识掌握不同的鉴赏技巧,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进一步促进其核心素养发展。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包括《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师可以从游记的特点入手,首先设计阅读任务,提出有关不同风景名胜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不同的课文,使之能够通过阅读了解山水风光、体会作者对人文胜迹的情思,在任务的驱动下实现自我学习和构建。然后,设计鉴赏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任务的基础上,找
出自己喜欢的有关描写山水风光的语句,立足游记特点进行鉴赏,把握作者的游踪、论述角度、写作方法,仔细揣摩和品味其中的语言。最后,教师要强化鉴赏引导,立足单元总体教学目标,呈现不同的风景名胜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自然景观中,身临其境地进行鉴赏。由此激发其鉴赏和审美的积极性,使之掌握鉴赏技巧,懂得从句子成分、语义搭配等角度入手,结合作者的抒情方式进行全方位的鉴赏,由此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体会文字之美。教师可以立足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写作,为学生抒发自己的阅读之感提供契机,促进其审美素养发展,帮助其实现自我学习和构建。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实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有助于培养其优秀的文化传承意识。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在大单元教学中应用能够激发学生文化自信的元素进行授课,由此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实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使之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包括《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名著阅读是大单元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注释、插图等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实践。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让不同的小组分别阅读不同的课文,教师为其提供相关名著的知名篇目,利用《桃园结义》《匡超人》《火烧赤壁》《黛玉葬花》等耳熟能详的名著篇目,调动学生的合作实践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然后,教师要设计总结
类实践任务,让各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分别总结四篇课文的主旨,再分析单元主题,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对文化传承的理解。由此,激发学生的大单元合作实践积极性,使之能够通过合作讨论进行全方位的总结、思考,形成对大单元学习内容的独特认知。最后,教师在听取学生的回答后,要表扬学生的文化传承积极性,通过解读名著《水浒传》《儒林外史》《三国演义》《红楼梦》的方式,让学生从名著中汲取精神力量,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之在大单元合作实践学习中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综上所述,立足于初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立足实际学情,将契合学生实际学习特点的大单元活动方案作为支架,引领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与实践中促进自我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大单元教学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为了突破教学困境,语文教师还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将大单元教学落实到实际课程实践中,使学生能够从单元视角入手,充分掌握所学语文知识,促进自我综合素质能力提升。
篇三: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课堂教学质量也对应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非常多,与其直接而又密切联系的则是教学设计。陶行知先生说
:“中小学教育为国家根本大计,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研究,实地实验,方能免入歧路。”教学设计就需要重视运用科学方法,形成有效策略。
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大对语文教学设计有效策略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现在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基于大单元视域,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进行实践和路径探讨,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指导学生由“感知感受”到“欣赏评价”,最终走向“表达创作”。
一、大单元视域下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整合路径
(一)基于教材的资源分析
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素养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凸显了单元教学的价值,这是将单元内部的知识结构进行重新编排,是为了某个人文主题的阅读而重组语文要素,重组的语文要素,就是学生阅读文本的重点。
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初中阶段的第二个小说单元,本单元共有四篇小说,人文主题是“了解世
态人情和时代风貌”,语文要素是“梳理情节,欣赏小说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
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包括:有意识地拓宽小说鉴赏的广度,有意识地加深小说鉴赏的深度,要注意拓展阅读的范围,将阅读从课内引向课外。这些人文主题和教学目标就是我们设计学习任务群的依据,它统筹了语言范式、阅读方法、写作策略等语文要素,又涉及了时代风貌和风物人情等主题。
从阅读策略上讲,《教师用书》亦建议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体会不同风格的小说描写人物手法的异同。
所以,本单元是在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文体阅读和类文阅读能力。
基于此,本单元在教学安排上,除了应注重巩固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还应该化零为整,将拆解的小说要素有机整合成结构化的文体认知。
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可以以人物形象解读为主题,逐步深入到世态人情,进而走向作者立意,最终指导学生开展小说鉴赏。
基于此,本单元的情境设计可以遵从《教师用书》中“人物画廊”建议,指导学生选择一个人物进行“人物鉴赏辞典”的撰写。
注重教材资源的分析是借由知识的重新组合而最终指向文学阅读的教学实践。
这类实践的教学内容选择最为关键。一是要在学理上构成合法性。
“人物鉴赏辞典”作为文学评论界常用的工具书类型,可以有比较成熟的学习范
本。
二是要有层次分明的学习梯度。
本课程设计拟以《孔乙己》为教学实践对象,《孔乙己》是一篇典范的现代小说,截取生活的横断面,选取最能反映人物形象性格的细节,刻画其性格和灵魂,鞭挞国民劣根性。
三是在不失语文味的前提下照顾到学习工具的掌握。
所以,要照顾到学习情境的设置。
“人物鉴赏辞典”的撰写就是在生活情境和认知情境的主导下的一种教学设计,让学生为人物立小传,从而走近人物内心深处。
(二)搭设阅读支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初中语文阅读侧重考查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和体验,所以,阅读教学的目标,一是对基本阅读方法的把握,二是对阅读内容的评价鉴赏,这样的目标确立,往往包含着“感知—提炼—审断—实践”等教学阶段。
在“人物鉴赏辞典”这一教学设计里,对人物的鉴赏由“文本—社会—作者”三个层次逐步展开,在展开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掌握基础语文要素,教师提供适当的阅读支架,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指引。
学习任务群的量定,可以抽取“分析人物形象”这一大概念,设计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表1表1中所谓正面、侧面、表现手法等,皆为文本层面的阅读支架,是学生阅读文本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对人物形象有了理性认识之后,可以提供社会层面的阅读支架,具体如表2所示
学生在重读文本的过程中,阅读中心从对人物形象的解读转移至对时代背景的理解,这样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有了更为宏阔的认知,这是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深度解读。
以阅读支架为基础的课程学习任务群设计,其要旨在于对已知或初步感知的技巧进行
“升级”,而不是停留在浅层次的“描述”上,不是侧重于“知道某个阅读方法”,而是侧重于“怎样去用这个方法审美和实践”。
(三)过程性评价的量定
在“人物鉴赏辞典”的阅读教学实践中,过程性评价能很好地助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和深度学习。
如学生完成表1填写后可参考如下标准进行自我评价:(1)是否能够完整地抓住关键事件,点明人物在事件中体现出的性格特质,清晰地呈现人物性格的发展轨迹;(2)是否能够准确判断作品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并结合文本分析其对人物理解的作用;(3)是否能够全面地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这三层标准的量定,涉及对文本主要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描写方法的掌握,在较为复杂的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探究式学习实效。
三、大单元视域下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整合呈现
“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教学组织,最终要让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创意的表达者。
所以,写作是阅读效果的最好呈现,要将语文知识、技术和方法融进学生的理性思考,形成思辨深度和批判力度。
所以,不论是专题学习,还是知识建构,抑或是技巧生成,这一学习任务群都要兼顾学生的感知、理解和创造。
细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提示就会发现,落脚点在写作的学习任务群,本质上是在多元对话中寻求理解,在分析归纳中寻求突破。
所以,以“人物鉴赏辞典”作为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开展的教学实践,最终要以学生的活动实践作为
成果,也就是“人物鉴赏辞典”的撰写以及充分的文字表达才能表现出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这一板块结构化知识的掌握。
为此教师亦应提供相应的评价标准:(1)能够准确概括人物所代表的群体的普遍特点,并挖掘人物的个性特征;(2)能够深入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式和手法,结合时代与社会背景深度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3)能够结合文本对人物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孔乙己》作为本单元的重要篇目,作为现代小说阅读的范本,可以让学生在“人物鉴赏辞典”这一情境中,思考“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当代性。
人物形象:孔乙己。
复杂性:迂腐可笑,善良可爱。
“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可从作者角度看情感和态度的复杂性,亦可从人物形象塑造看其性格和命运的复杂性)。
当代性:拥有自知之明的能力,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善待他人。
所谓复杂性,就是在批判思维指导下,充分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命题,理解鲁迅笔下小人物的人性驳杂和丰富。
而时代性的探讨,是让学生立足当今的价值观,观照文学人物形象。
当学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长大,如何顺应其成长,充分发挥现代名篇的时代性作用,充分挖掘名著的教育功能,成为学生心里“活的”书,这应该是我
们教学实践的宗旨。
这里的解读不是刻意求新、求变,而是贴近学生的认知世界,帮助他们认清《孔乙己》里悲剧的积极因素,从而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积极人生。
经由“资源分析—阅读支架的设置—写作呈现”的学习,此单元内部的其他三篇小说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完成最后的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变色龙》是讽刺幽默小说,善于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丑恶灵魂。
《溜索》是散文化的小说,选材独特,没有核心人物和尖锐冲突,通过人与自然环境的对比,凸显人物英雄气概。
《蒲柳人家》继承了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情节特征、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善于用语言动作以及介绍外号由来等方式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中国底层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风貌,富有传奇色彩,充满浓郁民族风格的审美情趣。
这些特点,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路径探索的依据。
总之,在学习任务群设计过程中,学习模式从单课走向单元整体,从单一知识的点走向任务驱动的群。
学习不再是静态的习得,而是动态的体验。
所以,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以任务群为导向,创设情境,通过设计系列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篇四: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部编版初中语文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部编版初中语文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是指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散文教材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这种教学研究方式将教材分为一个个单元来进行教学,每个单元都是独立的,但也是相互联系的。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整体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每个单元时对整体有更好的理解。在每个单元中,学生需要学习语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
在整体教学研究中,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整体教学研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并力求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评价和评估,通过不同的评估方式来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和调整教学策略。
总之,部编版初中语文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篇五: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提炼主题内容从课程内容上看,每个单元的内容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单元整体性非常鲜明,学习目标更明确。所涉及的篇目可能同时有中外文章,也会古今同存。在一个单元内,学生会接触到多种文体及不同时期的作品,可大大拓宽视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单元整体教学,既有系统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用性。文章内容丰富,适合使用不同板块来组织教学,能够充分考虑个性化、差异化教学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阶梯式学习需求。把一个单元有共性的文章,看作一个捆绑在一起的整体,教学时采用整体式教学,即把语文教学中零散的知识点化为知识块或知识链,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结构。单元整体教学,要弄清它和单篇教学的联系与区别。单篇教学要求教师对单篇课文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教会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层次、思路和写作特点。而单元教学要把由同一类型的几篇课文组成的一个单元作为一个基本教学单位,它既不能脱离单篇教学,也不是单篇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要重视各篇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共性,提炼主题内容。如北师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标题为“花之君子”,涉及篇目有《爱莲说》、《芙蕖》、《清塘荷韵》、《水龙吟》、《竹》等,大自然的花草树木一直以来是文人墨客借以抒写心中情感的对象,并赋予其特定的人格形象,这些篇目围绕植物美好的品格而说,围绕作者对这些植物的喜爱而说,文章有古有今,有文有词,或描写、或叙述抒情,情景优美,意味深长。授课时,首先抓住这些植物所代表的共通的美好品性做贯通性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不同时期的作家对美好品性的追求;其次,对比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从篇章结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等方面分析,通过比较使学生提升理解分析和阅读写作能力。单元整体教学,理论性、整体性、比较性都会加强。使学生不仅学习了语文知识,还可以感受到文章的形象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情感美、情趣美。
连贯知识结构从学生角度来看,单元整体教学可以使学生相对集中地学习某一方面或某一内容的知识,对这类知识有较为系统的了解、认识和积累,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习惯,提高动脑能力与自学能力。单元教学要从整体上考虑教学设计,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照顾教学环节的衔接,注重知识的连贯与概括,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从而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涉及的文章有《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大雁归来》和《喂-出来》,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文章内容和教学的需要,调整课文顺序组织教学,讲一两篇示范课文,如《敬畏自然》和《喂-出来》,让学生先充分理解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明白人类与其他生物体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彼此是平等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自己试着分析讲解其他篇幅短小、内容简单的文章,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认识与见解,加深对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解,并拓展从自己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大大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通过连贯知识结构,让学生建立起较清晰的知识体系。
巩固教学效果从教学效果角度看,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加强语文教学的系统性,提高教学与学生学习效率。单元教学将内容相同的文章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有利于改变旧教法,创造新教法,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还可将学生在课内所学的内容、能力,拓展到课外阅读中,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一方面能帮助教师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创始人—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张孝纯教授提出,语文教学要“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强调要打破以往封闭的教学格局,要从社会教育系统的角度来审视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地实现拓展延伸。所以,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后应开展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读写知识,运用到阅读课和独立课外阅读中去,巩固教学效果。单元整体教学更有利于教会学生怎样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并加以提炼、分析和整合,以解决学习过程
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写作能力得到提升。这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钻研同类课文并解决问题的方法,起到带路引导的作用。突出单元及教学目标的重点,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性,侧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用“授之以渔”的理念,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论教无定法,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训练目的来选择决定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最终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加强单元整体教学,实行综合施教,讲求整体效应,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单元整体教学,可进一步提炼主题内容、连贯知识结构、巩固教学效果,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篇六: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三十三团中学初中语文单元整合实施方案
研究目的:以改进实践为指向,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学科教师为主体,研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师域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大力加强初中语文学科建设,促进学科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研究范式:在“少教多学,问题导练”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基础上,坚持“主题探究,小组合作,单元施教,综合渗透,拓展延伸,知行并进”的原则,通过单元教学整体设计和开发师生使用的各类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深化校本研修,提高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整体水平。
研究方案:
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需求
初中语文的教学单元是一个综合的教学单位,每个单元有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和训练重点,各单元的主题与训练点连接起来,组成教材的训练体系。也就是说,按单元编排能使语文学科呈现自身特点和科学序列,单元内各篇课文是字词句篇的集合,体现了横向序列,课类之间、单元之间又体现了听说读写的纵向序列。这样,由横向到纵向,由单篇到单元,再由单元到全册、由全册到全套,分步落实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的教学要求。可见,语文教材的体例彰显了一个明确的编写意图:视单元为教学单位,按单元组织教学。
然而,有不少语文教师单元意识不强,备课上课的着眼点囿于独立的单篇,忽视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没有把单元内部
结构各构成部分,通过精心的教学整体设计加以科学有机的组合而构成整体合力,使单元内篇与篇、课类与课类之间处于油水分离状态;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不到协调发展,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需要初中语文教师进一步明确教材编辑意图,按教学客观需求,在备课和施教中,视单元为教学单位,把三维目标的确立、听说读写的训练、教学程序的安排、课程资源的整合、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反馈与控测等方面有机地融为一体,构成富有活力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二)设计形式
教师在进行单元备课时需要深入钻研课标,充分吃透教材,在胸有成竹地分析把握全单元整体内容之后,从学生实际出发,着手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单元教学可分为两种教学形式,一种是基本形式,一种是由基本形式演化出来的其他形式。
基本形式就是用教师的教读带动学生的自读。教师的教读要有利于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能读书不用老师讲”的目的。基本形式又可分单一式和综合式两类。
1、单一式:教师教读一篇,带动学生自读一篇。由此,根据课文的长短、深浅,学生知识能力的多少、高低,又可派生出教一带二、教二带一、教二带二、教二带三或教三带二等多种一教一带的单一式。这种单一式,一般适用于共性特征明显的教学单元,也是单元教学设计中最基本的教学形式。
2、综合式:它由单一式演变而来,其特点是将两个以上的“单一式”加以综合。如果一组文章中有两个明显的共性,又考虑教学循环性原则,这样的单元适合应用综合式。每组文章的教
学均按“单一式”进行,然后加以归纳,其形式为:
A、教读课→自读课
小结课
B、教读课→自读课
运用基本形式进行单元教学,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教读与自读的关系,而成败的关键又在教读是否得当。成功的教读必须符合两点要求:
①揭示并掌握本质的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单元内各篇文章或内容不同、或写法各异,但它们之间必有共同的特点。找到这个共同点,就是发现了这一类事物本质的带有规律的东西。在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反复熟读、探究思考、真正理解掌握这个本质的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学生就有可能去较好地自主学习另一篇课文。
②重视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致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读课不是全由教师来讲授知识规律,让学生被动听讲。在教读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读课文,使用工具书和相关课程资源,“听、看、想、记”结合,“耳、眼、手、脑”并用,积极质疑,主动答问,使“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习习惯。
有些单元的课文内容较深、结构复杂,教读一篇后学生难以形成自学能力,可采用教二带一、教三带二的形式。由于课文组元的方式不同,有些单元不适宜用基本形式,可因单元而异,采用其他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3、比较式:有些单元的课文,总体分析虽有共性,但仔细推敲则各篇个性鲜明,特点突出。
教学这样的单元适合围绕共性,各有侧重,通过比较,让学生从各个侧面来认识事物整体,比异求同,深化知识。既可异中求同,也可同中求异,认识相同点可以归类,认识不同点可以区别。
4、混合式:这种单元教学形式俗称“一锅煮”,常用于非重点单元教学(或单元复习课),单元中文章内容大都是通俗易懂的(或学生熟悉的),便于教师一次多篇,综合讲解,让学生知其大要,然后根据单元目标要点进行各种语言和思维训练,教学过程中把单元内各篇课文作为语言材料来“举例”。其基本模式是“讲——练——结”。
5、推导式:针对单元课文的共性(共有的特点),运用演释的方法进行教学。有些课文,文字不深但篇幅很长,一般可采用读写互助、以练带讲的单元教学形式。
二、学科资源整合
(一)背景与需求
二十一世纪是地球村时代,科学进步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学校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不仅要加快课程改革步伐,而且要努力实现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刻苦学习,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和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在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推动下,我师的教育信息化有了很大发展。光盘播放、卫星收视和计算机网络教室三种模式覆盖了全师农村的所有中小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我师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学校硬件设备的逐步配备,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无疑转向了教学应用,如何扎实有效地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其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发挥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让广大教师掌握教育技术,而教育技术的确切含义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它包括理念形态的无形技术和物质形态的有形技术,也就是说,“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绝不能简单地把教育技术理解为掌握信息技术。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通过扎实有序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使广大教师在学习掌握教育技术过程中成长专业,实现不同条件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弥补师资水平不足,增强教学效果,是我们进行学科资源整合工作的根本目的。为此,特提出如下意见,以帮助广大语文教师顺利进行资源整合,高效开展应用活动,不断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二)理念与策略
1、建构主义及混合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应用的理论依据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合理地引入信息技术时,教师必须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学理念,形成适应于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思想和高层次的课程认识观,从而正确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现在普遍认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比较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也适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进行课堂教学。因此,建构主义理论己成为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混合学习理论形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后,其意义在于将现代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理论相互融合,体现为多样教学媒体的综合、多种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及多种学习方式的混合。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育者的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作用。混合学习的本质,是强调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和学习者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具体地说,混和学习可以是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的混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混合,面授教学、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混合,校内网络教学与校外远程教学的混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混合,传统技术、视听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整合技术的混合。从这些方面来看,建构主义和混合学习理论非常适合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2、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要素
学习运用教育技术必然要经历一个从陌生到熟练、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应用到复杂应用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教师在先进理念主导下的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素养不断提升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应当十分明确教学设计在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中的核心地位,将其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依据。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策略、评价等教学要素和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的过程安排,媒体资源的切入和运用视教学需要而定。
其次,教师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娴熟多种媒体的使用技术,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设备特点,整合各种资源,使课堂教学形象直观、丰富多彩,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兴趣盎然、个性张扬,从而显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与魅力,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要掌握基本的方法策略
①知识点的切入策略
以学科的知识点为切入点来进行,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如小学数学“三角形三内角之和为180度”,可以借助教学资源中动画课件,灵活而方便地改变三角形的三个边,动态地展现多种不同的任意三角形,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或启用量角器随时测量出三个角的度数,认识并理解知识点。整个教学过程形象直观,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自如。
②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让学生充分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用耳,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感知效果。如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在教学中适当的使用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兴趣。
③思维训练策略
思维训练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在教学中,老师往往只重视学生接受知识,不重视思维训练。借助信息技术资源可以在思维训练方面提供良好的支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④情境激励策略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探索热情。比如可以借助DVD或VCD光盘中的影视资料,真实地再现语文学科中的事件和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构建。
⑤“寓教于乐”策略
教学游戏软件把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融为一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情境下,以丰富的想象、牢固的记忆、灵活的思维轻松学习,促进智力发展。远程资源中寓教于乐的资源非常多,比如用于美术课的色彩搭配“穿衣服”、“填色”等课件,都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增长见识。
⑥课堂教学各环节运用策略
信息技术可以灵活地应用于课堂的各个环节,比如在备课环节有助于教师查阅相关资料,提高备课效率;在导课环节,恰当的音视频资料可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入问题;适当地选用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的动画视频课件,可以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和概念,用栩栩如生的动态演示画面表现出来,使学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在练习、阶段性评价或考核环节,信息技术特有的自动判断与统计功能,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老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在现代教学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
一位小学英语老师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我们描述了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如何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
(三)建议与提示
根据初中语文学科的基本课类,分别提出如下建议:
1、识字与写字
①识字方法
汉字是音、形、义相结合的一种文字。识字过程中,教师可在学生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的基础上,选择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中有知识度、情感度、易引发此阶段学生心理共鸣的动画素材和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的声音素材,帮助学生辨析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识记易错字、生僻字,同时使用视频片断识别文言文中的一字多义现象。教师可通过布置多种练习、考查并及时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灵活可控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①背景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所教课文的内容,鼓励学生利用卫星下载资源包、中学语文网、无忧语文网等资源中的作者图片、文本、音频、视频等资源加以整合,创设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这种对话情境,与作者近距离接触,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家、作品,在情境中与文本内容和教师进行对话,品味美、感受美。
②朗读感悟
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新跨越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资源包》中的同步资源,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冲击下引起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感悟课文
内容。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营造生动多彩、声情并茂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的奇思妙想。(例一)如在用课件执教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教师既可设计配乐配画课文朗读,又可从《新跨越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资源包》本课资源中筛选所需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料,还可用FLASH动画制成春景图,再加上实景拍摄的春色图,为学生创造出盎然的春意。上课时,学生眼睛看着,耳朵听着,心灵感受着,多感官的刺激,声形并茂的形式,把学生带入生机勃勃的春天,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中,加深理解和记忆。通过范读、朗读、默读、跟读、品读、研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感同身受,在读中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在读中品味文章的情感要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练地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快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3、作文
①情境创设
媒体在作文教学中发挥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充分利用媒体的形象性、再现性、可控性、交互性等特点,将人、事、物、景等写作材料,通过图画、音频、投影、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的再现,让声、光、像充分刺激学生感官,使言、情、景融为一体。以境激情,以情激趣,使学生心有所动、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恰当的媒体使用不仅营造了情境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还弥补了学生阅历不足的欠缺,缩短了时空,极大地渲染了入景、入情、入境的作文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写
作。
A、图画展现情境
图画给人视觉的冲击,唤起对生活的记忆或再造想象。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源,展现某种生活画面,再现某种生活场景,营造某种氛围,传递某种情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想要表达自我的感受,书写自我的情绪。
B、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写作时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渲染气氛。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使人感到悲壮的力量及与命运抗争搏斗的勇气;《欢乐颂》则令人的心灵随着音乐升华激荡;《二泉映月》,让人倍感生活的艰辛及遭遇的坎坷。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使学生受到情境感染,达到情感共鸣,陶冶个人性情,激发内在情趣。同时训练了学生聆听音乐的倾诉,体会音乐的意蕴,感悟音乐的思想,做到心领神会,在此基础上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把听到的感受描述下来。
C、文字描绘情境
蕴含深刻的文字,充满激情的朗诵,抑扬顿挫的语调、真挚深沉的情感,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诱发了学生作文的内驱力。教师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设疑、释疑、引导、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传递给学生,学生才能以情融文,以文陶情。
D、实景体验情境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如参观名胜古迹、工业园区,访问旧城新村、科技台站,让学生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信息,丰富写作素材。自然、生活、社会是广阔而富有情趣的天地,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心发现,真实感受,真情体验,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②交流赏析
作文后的交流欣赏,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成效的重要保障。此时,可充分利用校园网、《新跨越初中语文作文资源包》、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等相关资源,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目的。
在学生作文交流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为了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是佳作,懂得佳作“佳”在何处,教师可选1--2篇十分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的习作,作为佳作进行赏析,并以投影的形式展现在屏幕上,然后请小作者谈谈写作思路,或由小作者与发表意见的同学进行答辩。对于精彩片断让学生自读、议读、体会、感悟。对于“病”文,要引导学生按评改要求,逐个“病例”进行剖析、诊断、找出“病症”,对症下药,一句多人改,保留最佳,使文章更趋完美,收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效果。
③评价修改
学生作文的评改不意味着上一次作文训练的结束,而应把它当作下一次训练的开始。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最成功的批改是引导并教会学生自己修改。
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共享性,教师可将批改的过程完整
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初成作文后,教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用实物投影仪把作文投影在屏幕上。此时可采用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方式进行修改。交流评议时,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可由别人品头论足,每个学生也都可以成为“小老师”,对别人的作文提出自己的看法。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评后,作者可根据反馈意见利用光标移动、插入、改写、删除等操作技术对自己作文中的错别字、标点、词语等方面进行修改,使作文“更上一层楼”。学生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对作文的遣词造句、选材谋篇和自我评改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互相学习中既培养了自己的表达、分析、判断能力,又养成了自己学习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4、口语交际
利用信息技术有效优化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①激发浓厚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逼真的口语交际环境和生动活泼的交流氛围,从而达到充分吸引学生并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如:教学生在进行关于《家庭生活》的口语交际时,可让学生回家搜集相关的照片、视频,课堂上可通过多媒体这一平台进行展示,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使学生积极思考,跃跃欲试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信息技术便成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帮手。
②创设良好情境
口语交际能力是听与说的双方互动过程。(例四)如:执教《歌词三首<黄河颂>》时,教师可选用《新跨越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资源包》第二单元与黄河有关的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源。看到广裹的黄土大地,听到震耳欲聋的急流之声,学生恍如身临其境,被黄河的汹涌波涛所震撼、被黄河的磅礴气势所折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深学生对课文背景和内容的理解,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
5、综合性学习
①搜集资料
根据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搜集相关资料,如从远程教育资源的光盘、卫星收视系统、《新跨越初中语文作文资源包》等资源平台中,查找并下载自己所需的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资料,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更优质的资源,从而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引起学生的内心震撼,引发学生对某一问题深入思考、探究的兴趣。
②综合探究
学生通过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对所得信息资料进行剪辑、整理、应用,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搭建起互动平台,运用网络探究式、师生互动式、协作学习式、任务驱动式、分层辅导式等模式对资料进行处理,并发表个人意见,同时教师对收集的意见进行整合并反馈,最终达到交流思想,求同存异的目的。
③交流展示
学生将个人所得成果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形式在校园内的各种专栏进行展示,也可制成powerpoint或flash在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提交、展示、交流,接受网上评价。对于活动过程中好的构思、设计、方案,教师可进行筛选或二次创作,按类型刻录成光盘,或者以远程教育资源为主体,整合互联网资源和教师的自制资源,分类集中管理,在校园网的服务器上建立资源库,师生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率,达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实施步骤安排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与学科资源整合是一项复杂、细致、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既要全力动员全师初中语文教师通力合作,发挥集体智慧与力量,又要充分依靠教学业务精、信息素养好的学科骨干示范引领,搞好传、帮、带。
1、预期目标:本学期基本完成初中语文六册教材单元教学设计与学科资源整合任务。务求保质保量,实现资源分享。
2、工作策略:“统一要求、严格标准;片校分担,责任到人;骨干引领,通力协作;奖优评差,资源分享”。
3、工作流程:“研读标材——构思酝酿——教学设计——资源筛选——制作课件——课堂实践(反复磨课,发现问题)——反思修改(优化设计、修正课件)——逐级评审
篇七: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初中语文如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
一、明确主题,制定目标
在学习每本教材之前,可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内容,然后明确学习的总目标和单元目标,并根据单元主题内容整合三维目标。
现行部编版教材是以“主题”(亦称“话题”、“专题”)为核心编排单元内容的,这样编排的目的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是突出语文人文精神的传授,便于让学生了解对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看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二是让学生意识到,对同样的话题可以用不同的文体和表达手法来表现,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辨析不同体裁的不同表达特点。这种编排方式也为我们一线教师“再度开发”教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有对单元内每篇课文的教学进行系统化设计,才能吻合新课程语文读本的编辑思想,才能最大限度地凸现和实现单元主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功能,才能最有效地促成学生思想体系与精神家园的构建。鉴于此,在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必须全面、完整、辨证地学习、理解、掌握语文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系统备课,弄清各学段语文教学的不同目标和重点,弄清学段与一册教材、一个单元教材、一篇课文之间的关系,弄清一个单元中几篇课文之间的关系,弄清课文与各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弄清课文与课文后面的知识性短文之间的关系等等。这样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好教材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才能根据总目标处理好每堂课的具体目标,使语文教学更具实效性。
二、围绕主题,归纳学法
部版课程的基本体例是由“阅读(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类)+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构成。围绕主题,强调整合,注重创新,是教材编排的最大特点。在教学时,应注重发挥整合优势,在单元预习课中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字词作者及相关背景了解掌握后,再从单元里选择一两篇课文精读,作为自学的指路篇,指导学生读懂,然后带领学生运用相同的方法自学本单元余下的篇目,即略读篇目。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抓住课文的教学重点、学习难点和疑点、教材特点等进行精讲,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重视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学定教,顺学而教。课内精读课的一般策略为:研读讨论—质疑交流—赏析积累—迁移拓展—语言实践。研读讨论:要体现语文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师生、生生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要侧重学法指导。质疑交流:鼓励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赏析积累:要求达到品味语言、培养语感、丰厚语言积淀的目的。迁移拓展:意在开发语文资源,实现课内语文与课外语文的对接。语言实践:强调学生学习语言的“习得”,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这样,语文单元教学就能够一篇带多篇,一法多练,一种类型多次练习巩固。略读课文的教学,因为有了精读课文的教学基础,在教学方式上应更加开放自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要过精过细,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即可,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直扑重点和难点内容,或直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略读课文的教学主要意在锻炼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无论学生讨论什么问题都是他们自己的收获,教师不必牵引。略读课文运用的学习方式与精读课文应该是一脉相通的,这也是整合教学的优势所在。
三、整体预习,宏观把握
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利用好单元预习课,即以一单元为单位,集中利用一课时,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单元教材内容,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教学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拓展课外阅读的视野。具体策略是:出示单元学习目标—学生自学并交流—当堂检测。预习内容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字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优美段句摘抄及评价、质疑。学生亦可利用课前时间搜集有
关作者及背景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巩固,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学习能力。当堂检测可以采用书面、口头表达的形式,可以在同桌间、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进行。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对于“秋天”这组文章,课前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采集秋天”,读一读描写秋天的散文、古诗、儿歌,还可以画一画秋天。当学生有了这样的积累与感受,再学习课文时就会更有兴趣,就会学得更加专心和投入。
篇八: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设计意图】
单元整合教学是“教读一篇、自读运用、群文整合”理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旨在基于统编教材单元训练重点,建立文本与文本、文本与单元的关联,在习练中融通单篇所学知识和技能,在运用中沟通阅读与写作、阅读与生活。
七上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生之舟”,语文训练要点是“理清作者思路”。四篇文章中,两篇诠释人生意义价值,两篇阐述人生经验智慧;两篇是议论性文体,两篇是记叙性文体。根据单元训练点和文本特质,本单元教学时,可以《植树的牧羊人》和《诫子书》作为教读篇目,由这两篇的学习,教会学生记叙类文本和议论类文本理清思路的方法,然后自读学习《纪念白求恩》《走一步,再走一步》。单元整合教学统整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设置“办小报”这一情境,通过三个活动不断丰富小报内容,在以积累运用为主的实践活动中,融通各个文本,关联文本与生活。
为弥补本单元缺少说明性文本“理清思路”的训练,在整合教学的最后环节中,我设置了写“小报导读”的作业,旨在让学生有条理地介绍自己完成的小报。这样,既练习了运用总分结构架构文章,也让学生初步尝试怎样提炼关键语句说明事物。
【课堂类型】
积累型群文教学
【教学目标】
1.回顾课文,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分类梳理单元内容。
2.运用“抓关键句段”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探究不同文体的梳理方法。
3.品读对比手法在各类文体中的作用及效果,积累人生经验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内容,导入情境
导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一生,怎样拥有美好而充实的人生?第四单元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给我们以启示。请大家回顾课文内容,说说最能给你人生启迪的文章是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活动:快速浏览文章,交流阅读印象和学习感受)
过渡: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中有这样一段话:“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
“很多时候,未来的人生于我们而言,就是茫茫大雾中的航行,我们常常会有迷失了方向、找不到道路的时候。读文读人,可以汲取精神力量和人生经验,让我们看到光芒、看清方向。
二
筹划小报,构建板块
为了给青春时期的同学们以精神引领,这节课,咱们以“人生”为话题,以第四单元的课文为素材,设置一期班级小报吧。
活动一:设计小报板块
根据课文内容,以《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为素材的班级小报,你会设置几个板块?请为各板块命名。
1.活动支架:可以围绕“人生之舟”这一单元主题,先给课文分分类。
(屏显)
课文对对碰:
《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
小贴士:围绕单元主题,可以从写作主旨、写作对象、写作方法等角度为课文分类。
预设:
《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是一类,都是对崇高精神和美好人生的礼赞,他们是我们的人生榜样;《走一步,再走一步》和《诫子书》是一类,都传递了人生经验和智慧,给我们以启迪。
《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类,都用讲故事的方式,在生动的写人叙事的基础上,阐发人生感悟,读来让人深受启发。《纪念白求恩》《诫子书》是一类,都用论说的形式,摆明观点,严谨阐述,充满理性光芒;
《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是一类,写的都是亲人之间的故事和教导;《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是一类,写作对象都具有象征意义。
明确:根据单元人文主题和课文内容,可以把四篇课文分为两类:人生追求与意义、人生经验与智慧。
【设计意图:本环节基于学生通读单元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交流阅读感受;给课文分类,建立文本与单元、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联。交流后统整并明确分类方法,为下面的活动奠定基础。】
2.为各板块命名
(屏显)
筹划班级小报
①根据课文内容及分类,设置小报板块。
②给各板块命名。(形式示例:人生·光芒/人生之光)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小报板块的划分)
示例:可以设置两个板块,板块一,人生之光;板块二,人生经验;
可以设置三个板块:板块一,光辉人生;板块二,经验启迪;板块三,修身有法
可以设置四个板块:板块一,人生楷模;板块二,人生经验;板块三,人生修炼;板块四:人生警言
明确:一篇文章往往蕴含着多方面信息,一位优秀人物常常给人多种启发。《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两文让我们看到了人生应有的追求和意义,白求恩和牧羊人是我们的人生楷模,同时,他们的人生经历也告诉我们一些人生经验和智慧。同样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中写的是人生经验、修身之道,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文中“父亲”、作者诸葛亮的美好品行。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运用统整策略,让学生根据课文类别,提炼同类课文的共同点,并勾连自己的生活,让文本与学生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建立联系,以实现“在真实的语境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
三
完善栏目,积累运用
活动二:撰写微文,学用方法
根据同学们的交流,统整大家的想法,我们把班级小报设置为三个板块:人生·光辉、人生·智慧、人生·格言。下面,咱们来丰富各板块内容。
1.勾画《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两文中的关键语句,撰写微文,写入“人生·光辉”板块。
(屏显)
关键语句是指能集中体现段落中心、提示文章结构层次、凸显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的句子。
(学生勾画,交流)
(屏显)
《纪念白求恩》关键语句:
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梳理关键语句之间的关系,明确总分总的层次结构,引导学生补充必要的叙述,完成微文。
预设:学习白求恩精神——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幸以身殉职。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屏显)
《植树的牧羊人》关键语句: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个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一个黑影。原来是一个牧羊人。
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更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六年后,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里乍一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梳理关键语句之间的关系,明确时间推移、情节发展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补充必要的叙述,完成微文。
小结:
议论性文体理清思路的方法:勾画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梳理观点之间的关联,明确层次展开的内在顺序。
叙事性文体理清思路的方法:勾画文中标志时间转换、情节发展的语句,梳理语句之间的关联,明确层次依循的顺序。
2.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梳理《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的关键语句,撰写微文,写入“人生·智慧”板块。
(同桌交流,勾画语句,口头讲述微文。《诫子书》一文,可以先翻译成现代汉语,再提取关键语句,形成微文。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遵循“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先扶后放,有学有练。如果在单篇教读时聚焦了“理清思路”这一单元教学要点,这个环节可做复习巩固,活动推进速度会快一些。】
活动三:诵读警句,积累智慧
1.关于“人生”这个话题,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论述,堪称警句。最能给你启发的是哪些句子,勾画出来,反复诵读,写入“人生·格言”板块。
(学生交流,诵读。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屏显,朗读)
人生·格言: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们的人。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个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感到惊慌失措时,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思考:这些警句都运用了议论这种表达方式。那么,结合文章比较,议论性文本中的议论和记叙性文本中的议论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明确:议论性文体以议论为主,用以表明作者的观点、看法和立场,客观辩证地对某一论点进行阐释,可以出现于全文的任何一个地方;记叙性文体在叙述、描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和对生活的认识、感想等,能凸显文章主旨,揭示事件的意义、价值,阐述人生哲理或生活真理,升华文章主题。
3.探究:四篇文章中的这些人生警句出现的突兀吗?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让人生警句自然呈现出来的?四篇文章都用到一种写法,你发现了吗?探究一下其表达作用。
(屏显,默读)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别人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明确:四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把白求恩和党内不少的人进行对比,突出白求恩的高贵品质,同时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诫子书》中先正面提出观点,再反面论述不“静”(险躁)不“俭”(淫慢)的害处,突出了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植树的牧羊人》中高原环境的前后对比,凸显了人物以非凡的毅力种植希望和幸
福的伟大精神,突出了“人类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这一主旨;《走一步,再走一步》爸爸引导前后“我”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之前的紧张恐惧与后来的平静缓和形成对比,突出了爸爸的教育智慧、人生智慧。
议论文体中的对比,为了突出论证作者观点;记叙类文体中的对比,为了凸显人物形象或文章主旨。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以诵读四篇文章中议论性警句为主,由此生发出对不同文体中议论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的思考,和对比手法表达效果的探究。教学重点在诵读积累,实际教学中思考探究活动可以根据学情有选择地进行。对比写法在单篇教读中可以深入探讨,议论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可以点到为止,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反复讲到,学生会逐步加深理解。】
四
学以致用,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利用课文做素材,筹划了一期以“人生”为话题的班级小报,积累并运用了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探究了议论表达方式和对比写法的作用。请你任选一个任务,完善小报。
1.为小报写一个“导读”。要求:理清思路,先总说再分说;提炼关键语句,引导读者快速把握文意。
2.运用对比手法和叙议结合的思路,为《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亲或诸葛亮写颁奖词,添加到“人生·光芒”板块中。
示例:紧握铁棒,赶走昔日满目荒凉;种下绿色,迎来今天遍地青苍(对比)。他自信、平和,以双手和毅力造就希望;他无私、慷慨,以辛勤和奉献种植理想(记叙)。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毁灭,更可以创造(议论)。
篇九: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第18卷第05期Vol.18No.05读与写杂志ReadandWritePeriodical2021年5月May2021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路径探讨王志娟(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齐贤中学摘浙江绍兴312065)要求教师对相对独立的单篇课文进行全要: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是进行单篇教学,它讲究课文单篇教学的完整性,面、深入地研究。单篇教学不易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也较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单元整体教学顺应了讲究效率的时代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潮流,较之传统的单篇教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单元整体教学在深化教学改革,其意义深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路径探讨关键词: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5-0033-01在现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主题单元的阅读与教学,将所有初中语文单元的主题都进行了整合,让我们的学生由以前传统课堂教学的“学什么”逐渐转变为“如何学,为什么这么学”,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和方法,针对各个单元的主题和文章的内容分别设定不同的教学模型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往后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1着眼于单元能力训练的整体目标为了顺利地进行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教师还要及时合理地制订符合初中学生的语文单元整体学习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力求将他们学习目标进行细化处理,找到一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初中语文单元整体课堂教学实践的方法,使他们在进行有效的语文单元整体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对单元的每一篇文章的学习和理解。例如,在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怀疑和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宣言》这一单元的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好地理解这一类型的议论文的技巧,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学会如何设计自己的分论点、如何选择正确的论据以及如何利用论据论证自己的论点等等。为了更好地进行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和任务具体划分为以外四个内容:1)掌握这一单元文章的大致内容。(2)深入挖掘这一单元的大致写作手法和技巧。(3)学习和理解这一单元想要表达的整体思想感情。(4)学习这一单元的论证顺序和方式。2设计优秀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明确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目标之后,初中语文教师就应该创新性地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流程安排,活跃单元整体教学课堂的氛围,充分吸引初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在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沉浸程度,为提高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效率奠定殷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大雁归来》和《时间的脚步》这一单元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这一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在描述大自然的美好、独一无二和不可侵犯,初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栋梁,她们应该需要懂得和学会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学会保护和爱护我们地球这一个神圣的家园。在具体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先讲授《大自然的语言》和《时间的脚步》这两篇典型例文,教师可以适当地教授学生如何理解、学习和深入探究这一类型的文章的技巧和方法,了解和掌握这一类型的说明文的逻辑顺序是怎样的,了解和掌握如何更好地理解这一类型的说明文。随后,初中语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对单元的其他课文进行学习和探究,锻炼学生将之前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与实际的实战能力,从而为提高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奠定殷实的基础。再如,在教学《三峡》《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野望》和《黄鹤楼》等篇章的教学完成之后,初中语文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在班级上设计“小教师”单元篇章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自愿参加原则,让学生选择单元中的其中一篇课文,让学生轮流站在讲台上模仿教师之前的教学方式来重现演绎这一篇文章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了解来创新语文教学课堂。这样的单元讲解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讲解中增强自己对单元课文的了解和掌握性程度,而且能够充分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课堂中找到她们的归属感,提高他们在课堂中的活跃性程度。3借助单元整体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利用初中单元文章,对初中学生进行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不仅能够让学能够连贯性地学习同一类型的文章,减轻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压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反复阅读同一类型的文章之后实现对初中语文学习的重难点突破,实现在最高限度上学习、理解和掌握初中课文。例如,在教学《最后一次讲演》《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讲解演讲稿的编写规范、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对演讲稿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之后,初中语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学习和探究这一单元的所有演讲稿子,在学生尽情地沉浸在这几篇演讲稿所创设的学习情景中。在此期间,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演讲稿,教师可以在一旁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点和改正,为实现课文的重难点突破奠定殷实的基础。最后,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演讲稿的认知,教师就可以针对性地布置演讲稿课后作业,让学生自选演讲主题,站在讲台上进行演讲,对于撰写的演讲稿结构流畅、语句优美的优秀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地给予学生积极性的表扬或者实质性的物质鼓励,煽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语文,提高初中学生对语文单元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提高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效率、效果和质量打下基础。4结语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限制,单元教学还须冲破重重阻力才能真正闯出新路。许多地区和学校的教师在语文教研教改中已取得突出的成绩其中包含了进行单元教学的丰富的内容设计,我们应进一步总结交流,使之更为广泛地开花结果。参考文献:[1]陈晨.初中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7):17-18.[2]胡晓娥.初中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33):90-91.-《钱塘湖春行》(33
推荐访问: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 初中语文 教学